2025年9月13日,中国跳水界的新星全红婵以“本科生”身份踏入暨南大学广州校区,正式开启大学生活。在体育学院迎新大会上,她与院长苏炳添的同框合影,成为当日最受瞩目的瞬间。这不仅是两代体育人的历史性相遇,更折射出中国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。
全红婵身着黄色POLO衫、黑色运动裤现身校园,虽未施粉黛,但难掩青春朝气。作为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,她以国际级运动健将身份通过保送程序进入暨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。这一结果早在今年2月便已公示,但当她以“新生”身份现身时,仍引发全场欢呼。
迎新现场,全红婵将一张写有“忠信笃敬”(暨南校训)和“983大学”的KT板举过头顶,笑容中带着一丝腼腆。这张照片迅速登上热搜,网友感慨:“原来奥运冠军也会紧张!”而她随后向学院赠送的巴黎奥运会签名出场服,则成为最珍贵的“入学礼物”。
作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,苏炳添对全红婵的入学早有规划。早在2025年5月的采访中,他便透露,针对全红婵这类顶尖运动员,学院将推出“二沙精英班”,采用“线上授课+假期补课”模式,并允许以赛事成绩折算学分,学制最长可延至8年。这一创新机制既保障了运动员的训练强度,又为其学业提供了弹性空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苏炳添本人也是“文体双修”的典范。从东京奥运会9秒83的亚洲百米纪录创造者,到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、教授,他始终在竞技与学术间寻找平衡。2025年4月履新院长后,他更致力于推动“体教融合”模式,曾表示:“运动员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奖牌,更是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。”
全红婵选择大学的动机,源自一个朴素的愿望:“妈妈总担心我没文化。”这句坦诚的发言,道出了许多运动员家庭的心声。事实上,暨南大学与体育健儿的渊源已久——从奥运冠军谢思埸、陈艾森,到新秀严海滨、吴瑞庭,这里已成为中国体育人才的“孵化器”。
而全红婵与苏炳添的“同框”,更被赋予象征意义。两人虽处不同项目,却共享同一种精神内核:全红婵以“水花消失术”征服跳台,苏炳添用“9秒83”突破人种极限。他们的相遇,恰似中国体育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全面育人”转型的缩影。
尽管开启大学生活,全红婵的训练并未松懈。11月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,将是她大学生涯的首个“考场”。据现场同学观察,她近期明显消瘦,特训成效显著。而苏炳添团队为其设计的“体能-学业”双轨计划,或将助力她在两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
对于外界关注的“明星学生”话题,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明确表示:全红婵将与其他新生一样遵守校规,其特殊待遇仅限于教学方式调整。这种平等理念,或许正是中国体育教育革新的关键。
从泳池到教室,从领奖台到图书馆,全红婵的“开学第一课”承载着无数可能性。当苏炳添将国家队签名队服收入学院陈列室时,他收藏的不仅是奥运荣耀,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序章——在这里,金牌与学位不再割裂,运动员的成长轨迹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。
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